杜甫
查字典诗词网提醒您,本文是杜甫的简介,如果您想查看杜甫的诗,可以点击杜甫的诗全集 查看。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社会?#35789;?#33879;称。中国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26657;?#20154;。祖籍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阳?#26657;?#22240;其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20445;?#20026;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20445;?#26460;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据岑仲勉考证杜甫是杜预第四子杜耽之后,且为杜预十四世孙,然而胡?#19978;?#26681;据杜预叔父杜并墓志所记载的先祖,指出杜甫是杜预长子杜锡的后代。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20445;?#20182;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生平
杜甫出自襄阳杜氏,是晋朝当阳侯杜预的长子杜锡的后裔。
七世祖:杜乾光,齐司?#25509;页?#21490;。
六世祖:杜渐,梁边城太守。
五世祖:杜叔毗,北周硖州刺史。
高祖:杜鱼石,隋朝河内郡(怀州)司功、获嘉县令。
曾祖:杜依艺,唐朝雍州司法、洛州巩县令。
祖父:杜审言,洛州洛阳县丞、吉州司户参军、膳部员外郎
杜甫的早年
杜甫早年的生活情况记载很少,主要从他的诗歌中得知。杜甫生于712年2月12日,出生地在巩县(今巩义?#26657;?#20182;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一个有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审言)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20445;?#20182;的父亲杜?#26657;?#26366;官至兖州(今属山东)司马、奉天(今陕西乾县)县令,“审言生?#26657;?#38386;生甫”。杜甫的母亲清河崔氏在杜甫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父亲杜闲续娶范阳卢氏,杜甫并没有从卢氏身上得到多少母爱,反?#25925;?#20182;二姑担当了母亲的角色,把小杜甫抚育成人,所以杜甫?#26377;?#36319;随姑姑在洛阳城长大,并且耳濡目染,表现出极高的文学天?#24120;?#20061;岁时,杜甫就曾写出震惊洛阳城的诗文。杜甫有一个哥哥,早夭,有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和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杜甫在诗中常提到他们,但杜甫从未在诗中提到他的继母。
杜甫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24120;?#24320;口咏凤凰?#20445;?#26377;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20445;?#21487;见杜甫是个早熟的孩子。杜甫幼年很是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但这个早熟孩子超强的?#19988;?#21147;和出众的文学才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杜甫青年时代的出游
杜甫在青年时代曾数次漫游。十九岁的时候,他出游郇瑕(今山西猗氏县)。二十岁的时候,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回巩县参?#21360;?#20065;贡”。二十?#21738;?#22312;洛阳参?#21647;?#22763;考试,结果落第。他的父?#36164;?#20219;兖州司马,杜甫遂?#30334;?#24030;省亲,开?#35745;?#36213;之游。这一次出游?#35789;强?#27963;惬意,这?#38382;?#38388;主要是打猎与唱歌:“放荡齐?#32422;洌?#35032;马颇轻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开元二十九年,他返回洛阳,筑室首阳山下。约在此时,与?#20061;?#23569;卿杨怡的女儿结婚。天宝三载(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24466;?#25918;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为梁宋之游。后,杜甫?#20540;?#40784;州(今山东济南)。四载秋,转?#30334;?#24030;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30333;?#30496;秋共被,携手日同?#23567;?#30340;深厚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32422;洌?#35032;马颇清狂?#20445;?#24555;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的齐赵之游。其时,正当开元全盛,到处一派升平,杜甫这一?#38382;?#26399;的情?#26143;?#20837;诗中,豪放而自负,炽热而奔放,明朗而开阔。这是杜甫早期诗歌艺术的特点
杜甫的入仕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24535;紓?#21442;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22025;?#32467;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24120;?#37057;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载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23433;?#21015;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直到十四载,才得授一个河西尉的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23433;?#20316;河西尉,凄凉为折腰”[17]的官职,朝廷?#24466;?#20043;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24466;?#23448;职,负责?#35789;?#20853;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甫入门即闻哭泣,原为稚子饿死。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安史之乱中杜甫的流离
就在这个月,“安史之乱?#21271;?#21457;。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皇逃往成都。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21363;?#36991;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立即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但因官小,?#20174;?#22234;禁。诗人目睹国家的残破?#32422;?#21467;军的残暴,感时伤事,写下了《春望》、《哀江头》、《哀王孙》等不朽诗篇。至德二载(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凤翔)投奔肃宗,?#22885;?#38795;见天子,衣袖?#35835;?#32920;”。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诏三司推问,?#20381;?#23472;相张镐?#35753;狻?#21313;二月肃宗召回杜甫复任左拾遗。天宝十七载,五月,贺兰进明陷害房琯,杜甫遭株连,从此受到肃宗的疏远。闰八月,敕放郧州省家。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从此永远离开朝廷。
当年冬,杜甫由华州?#22885;?#38451;。二年春,返回华州,正值唐军九节度使邺城战役使郭子仪六十万大军溃败,朝廷大肆抓丁以补充军力,杜甫就沿途所见所?#26657;?#20889;成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七月,杜甫弃官去秦州(今?#20181;?#22825;水),开始了“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的人生苦旅。在漂泊的旅途中杜甫全家备尝艰辛,一度濒临绝?#22330;?#21313;月,缺?#24459;?#39135;的杜甫携家离开秦州,南赴同谷(今?#20181;?#25104;县),想解决衣食之忧。不料到同谷后,生活状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完全陷入饥寒?#40644;?#30340;绝境之中。杜甫在诗歌中用字字血泪记录下这段最为艰苦的岁月,“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长安卿相多少年,?#36824;?#24212;须?#24459;?#26089;。山中儒生?#19978;?#35782;,但?#20843;?#26132;伤怀抱。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36134;佟薄?
杜甫入蜀
十二月初,杜甫于无奈之下再次逃难,携家离开同谷入蜀,于年底抵达成都,时任成?#23478;?#30340;严武是杜甫的好友,他给予了杜甫许多帮助,杜甫的生活开始安定,“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因为这一年之内奔波流离,不?#21688;?#38590;,杜甫称之为“?#39759;?#36843;物累,一岁四行役”。上元元年(760年)春,杜甫一家在?#23376;?#20204;的帮助下,于成?#22025;鶻间?#33457;溪?#29616;?#33541;屋而居,即为著名的成都杜甫草堂,杜甫送严武入朝至绵州(今四川绵阳)。因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叛乱,被迫流寓梓州(今四川三台)、?#29616;藎?#20170;四川阆中)一带。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朝廷召他为补京兆功曹,他却不去任职。二年正月,严武再任职成都,?#22797;?#20889;信希望杜甫回来。六月,严武表荐杜甫为节度?#25991;薄?#26816;校工部员外郎,故世又称“杜工部”。
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退出严武的幕府。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于五月离开成都乘舟南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戎州(今四川宜宾)、渝州(今重庆)、忠州(今重庆忠县)至云安(今重庆云阳),?#25991;?#26286;春迁居夔州(今重庆奉节),甚至以船为家,“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20445;?#26460;甫诗有“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居夔州近两年,写诗四百余首。
杜甫去世
大历三年(768年)正月,杜甫携?#39029;?#19977;峡,经江陵、公安,暮冬抵岳阳。之后,诗人漂?#26149;?#21335;,贫病交加,濒临绝?#22330;?#22823;历五年(770年?月?日)冬,杜甫病死在湘江舟中,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因“风?#30149;?#30149;逝。
杜甫的逝世至今都是学术界讨论的一个话题。一些专家认为杜甫是因?#24708;?#30149;而死,并在杜诗中找到证据,“我多长卿病,?#31449;?#24605;朝廷。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长卿病是指司马相如患有的消?#25163;ⅲ?#21363;?#24708;?#30149;。一说杜甫人在耒阳,为洪水所困,十余日未进?#24120;?#21518;来耒阳聂县令雇小船来接他,并?#20197;?#36865;许多牛肉、白酒款待,杜甫一?#25925;尘。?#31455;大饱而死。杜甫灵柩停厝在岳阳,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由他的孙子杜嗣业移葬于河南首阳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