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張嘉貞傳》原文及譯文賞析
張嘉貞,本范陽舊姓。以五經舉,補平鄉尉,坐事免。長安中,御史張循憲使河東,事有未決,病之,問吏曰:“若頗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貞對。循憲召見咨以事嘉貞條析理分莫不洗然循憲大驚試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為能循憲對皆嘉貞所為因請以官讓后引拜監察御史。累遷兵部員外郎。時功狀盈幾,郎吏不能決,嘉貞為詳處,不閱旬,延無稽牒。進中書舍人。歷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長史,政以嚴辨,吏下畏之。奏事京師,玄宗善其政,數慰勞。突厥九姓新內屬,雜處太原北,嘉貞請置天兵軍綏護其眾,即以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無狀,帝令坐告者。嘉貞辭曰:“國之重兵利器皆在邊,今告者一不當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為未來之患。”遂得減死。天子以為忠,且許以相。及宋璟等罷,帝欲果用嘉貞,以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遷中書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強躁,論者恨其不裕。秘書監姜晈得罪,嘉貞希權幸意,請加詔杖,已而晈死。會廣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問法如何,嘉貞復援晈比,張說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殺不可辱。”帝然之。嘉貞退,不悅曰:“言太切。”俄拜工部尚書,為定州刺史,封河東侯。及行,帝賦詩,詔百官祖道上東門。久之,以疾丐還東都,詔醫馳驛護視。卒,年六十四,贈益州大都督,謚曰恭肅。嘉貞性簡疏,雖貴,不立田園。有勸之者,答曰:“吾嘗相國矣,未死,豈有饑寒憂?若以譴去,雖富田產,猶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務廣田宅,為不肖子酒色費,我無是也。”
(節選自《新唐書·張嘉貞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循憲召/見咨以事/嘉貞條析理分/莫不洗然/循憲大驚/試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為能/循憲對皆嘉貞所為/因請以官讓
B.循憲召/見咨以事/嘉貞條析理分/莫不洗然/循憲大驚/試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為能/循憲對皆嘉貞/所為因請以官讓
C.循憲召見/咨以事/嘉貞條析理分/莫不洗然/循憲大驚/試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為能/循憲對皆嘉貞所為/因請以官讓
D.循憲召見/咨以事/嘉貞條析理分/莫不洗然/循憲大驚/試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為能/循憲對皆嘉貞/所為因請以官讓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五經,儒家經典《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唐宋科舉考試科目有五經科。
B.河東,古代指山西西南部。黃河由北向南流經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黃河以東,故稱“河東”。
C.京師,在古代一般有“國家的都城”“天子的軍隊”“朝廷”這三個義項,本文中指“國家的都城”。
D.祖道,古代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設宴送行的禮儀。《荊軻刺秦王》有“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張嘉貞才能出眾,受到官吏推薦。張循憲巡視河東時,因處理事務操勞過度而生病了,下屬推薦張嘉貞幫助處理,后來張循憲就推薦他擔任監察御史。
B.張嘉貞慮事長遠,為誣告者開脫。為避免突厥族群內附而帶來的隱患,他請求派兵保護當地百姓;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為隱患,他請求饒恕誣告者。
C.張嘉貞為相強躁,性格簡單粗疏。為迎合權幸心意,他請求對姜晈施以廷杖;他對裴伷先也如此,遭到張說反對;他雖然職位尊貴,但不置買田宅。
D.張嘉貞深受器重,死后贈謚褒美。玄宗認為他政事處理得好,多次慰勞;皇帝在他赴任時賦詩,后來他生病時還派太醫護視,死后獲得美好的謚號。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無狀,帝令坐告者。(5分)
(2)近世士大夫務廣田宅,為不肖子酒色費,我無是也。(5分)
10.考點說明:考查理解文中的實詞、虛詞和句式的能力,能力層級B級。
參考答案:C
詳細解析:要從整體把握語段,抓住人物對象,分析句子結構,注意斷句常見的切入點。
原文應為:循憲召見,咨以事,嘉貞條析理分,莫不洗然。循憲大驚,試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為能,循憲對皆嘉貞所為,因請以官讓。
11.考點說明:考查理解文中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
參考答案:C
詳細解析:“京師”在文中指“朝廷”。
12.考點說明: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參考答案:A
詳細解析:“因處理事務操勞過度而生病了”理解詞語錯誤,文中指“有事情不能決斷,感到憂慮”;“張循憲就推薦他擔任監察御史”把握對象錯誤,文中是“武后延請任命張嘉貞為監察御史”。
13.考點說明: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C級。
(1)參考答案:第二年,(張嘉貞)入朝,有人誣告張嘉貞謀反,審查發現沒有這事,唐玄宗下令要處死誣告者(想要將告發者治罪)。(5分)
詳細解析:譯出大意給2分;明年、或、按,各1分。共5分。
(2)參考答案:近些年有些士大夫致力擴充田地住宅,(死后)這些東西是沒有才能的子孫花天酒地的生活費用罷了,我是不會這樣做的。 (5分)
詳細解析:譯出大意給2分;務廣、不肖、是,各1分,共5分。
注意:1.強調直譯,字字落實。 2.“關鍵詞”與“大意”不重復扣分;“大意”符合通順即可,“關鍵詞”譯成近義詞也可。
參考譯文:
張嘉貞,本來是范陽舊姓。考中五經科,補任平鄉尉,因事獲罪丟掉官職。長安年間,御史張巡憲巡察河東,有事情不能決斷,感到憂慮,詢問官吏說:“你了解有德才兼備的門客嗎?”官吏把張嘉貞推薦給他。張循憲叫來張嘉貞,拿那些經過長時間沒有解決的事情詢問,張嘉貞有條有理,分析無不透徹。張循憲大驚,又讓他起草奏章,結果發現有很多內容連自己都沒有想到。他日,武則天認為張循憲有才能。張循憲回答說都是張嘉貞寫的,還請求把自己的官位讓給張嘉貞。武則天延請任命張嘉貞為監察御史。張嘉貞多次升職擔任兵部員外郎。當時報告立功情況的文書放滿桌案,兵部的郎官不能決斷,張嘉貞幫他審閱處理,不到十天,朝廷就沒有了有待核查的文書。張嘉貞晉升為中書舍人。他還歷任梁州秦州都督、并州長史,他治政嚴肅,是非分明,官吏都敬畏他。情況上奏到朝廷,唐玄宗認為他政事處理得好,多次慰問犒勞。突厥的多個姓氏族群剛剛歸附唐朝,混雜共處在太原北部,張嘉貞便上表請求朝廷派駐軍隊安撫保護那里的百姓,(唐玄宗)于是任命(張嘉貞)為天兵軍大使。第二年,(張嘉貞)入朝,有人誣告張嘉貞謀反,審查發現沒有結果,唐玄宗想要將告發者處死。張嘉貞(為那人)辯解說:“國家的重要軍隊都在邊境,現在告發的人一有不對的地方就將他治罪,臣下恐怕會阻塞言路,而且會成為以后的隱患。”于是(誣告者)得以免除死刑。皇帝因此認為(張嘉貞)忠誠,于是許諾(將來授任他)做宰相。等到宋璟罷相后,唐玄宗果斷地(把他)任命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升遷做了中書令。在中書令的官位上滿三年,擅長奏對,對于裁斷處理一類的事情非常機敏。但他脾氣急躁,論者遺憾他氣量不夠寬大。秘書監姜晈獲罪,張嘉貞迎合皇帝身邊權幸之人的心意,請求唐玄宗施以廷杖,致使姜晈不久死掉。恰逢廣州都督裴伷先也因罪下獄,皇帝詢問張嘉貞依法如何處置,張嘉貞又援引姜晈的案子,(請求施以廷杖)張說反對道:“不應這樣,刑罰不施加在大夫身上,因為那是國君的近臣。士人可以殺死但不能侮辱。”皇帝認為張說的意見正確。張嘉貞退下朝堂,很不高興地說:“你話說得太直切了。”不久被授予工部尚書的官職,擔任定州刺史,被封為河東侯。等到(他)出發的時候,皇帝寫了一首詩,下詔朝廷百官在上東門(為他送行)。后去世,享年六十四歲,(朝廷)追贈(他)為益州大都督,謚號恭肅。張嘉貞性格簡單粗疏,雖然職位尊貴,但不置買田宅。有人規勸他,他回答說:“我曾擔任相國,不到死亡,哪里會有饑寒這種憂慮?如果因皇帝斥責去職,那么即使有再多的田產,也不能擁有了。近些年有些士大夫著意擴充田宅,(死后)這些東西是沒有出息的子孫放縱不檢的生活費用罷了,我是不會這樣做的。”
- 標簽:
- 上一篇:沁園春.逢生原文
- 下一篇:“郝杰,字彥輔,蔚州人”原文及譯文賞析